3月31日,纪念周鲠生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我校举行,会议主题为“薪火相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人的使命担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出席并讲话,周鲠生先生家属代表,以及来自国际法学界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武汉大学师生和校友代表参加活动。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藏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游劝荣,我校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等出席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主持座谈会。
万鄂湘表示,周鲠生先生的一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生。他虽已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但是他的理想信念、学术贡献和道德风范相沿不辍、历久弥新。先生一生勤勉治学、笔耕不辍,他的一系列奠定性著作,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体系,为中国国际法学术建设和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万鄂湘指出,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也更加重大。纪念周鲠生先生,就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学习他坚定信念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要求,中国国际法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国际法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创新国际法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国际法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大做强中国特色新型国际法智库。
“武汉大学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成长于独立自强之路,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窦贤康说,自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筹建之初,周鲠生先生便与武汉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武汉大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之笔。今天,我们缅怀周鲠生先生,就是为了更好继承和发扬先生爱国敬业、教书育人的高贵精神,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藏春认为,周鲠生先生作为法学界的杰出代表,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践行者建设者发展者培养者的具体内涵。我们应该学习先生的精神,沿着先生的足迹,一代接着一代,向着理想的高度迈进,要以周鲠生先生为榜样,勤勤恳恳、勇于担当、忠于使命,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表示,周鲠生先生的一生同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中国现当代国际法历史息息相关。他为中国国际法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国际法理论建构、国际法人才培养、国际法知识传播、国际法服务国家外交、国际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张敏分别对周鲠生先生在我国外交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回顾。周鲠生先生在担任外交部顾问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期间,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深耕探索,对人民外交理论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他撰写的《国际法》专著第一次将传统理论与新中国实际相结合,系统阐述我国国际法立场,堪称新中国国际法奠基之作,为人民外交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际民航组织法律与对外事务局局长、校友代表黄解放,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惠康大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离休教师梁西教授,周鲠生先生外孙陈一周,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9999js金沙老品牌院长冯果等周鲠生的学生、家属和相关专家学者也对周鲠生的建树、功绩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对他的精神和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纷纷表示要弘扬先生爱国敬业、教书育人的高贵精神,传承先生正直无私、严谨治学的崇高风范,凝聚力量,共同推进和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新时代大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周鲠生先生(1889年-1971年)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外交史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1945年至1949年曾任武汉大学校长。他毕生致力于国际法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为新中国国际法学学科发展、外交工作、立法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做出了杰出贡献。
(记者:曾文晖 通讯员:武柳青 摄影:金鑫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