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24日,第一届“国际法四人谈”学术活动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举行。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蔡从燕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赵骏教授以及9999js金沙老品牌黄志雄教授等四名中青年国际法学者分别就国际法前沿与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交流。
“国际法四人谈”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形式,由四位学者分别围绕不同主题主讲90-120分钟,之后的60-90分钟内则由其他三位学者以及听众进行评论和提问,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术会议发言者时间短暂、观点难以充分展开、听众参与不足等缺点,另一方面有着多个相关主题相互启发和借鉴、不同主讲人彼此评论和“交锋”等普通学术讲座不具备的优点。本次“国际法四人谈”的四位主讲学者分别对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网络空间国际法治、法治互动中的方法论创新等主题进行了阐发,主讲人之间以及主讲人与听众之间互动频繁、讨论热烈,所有参与者普遍反映受益很大,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
黄志雄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国际法治视角下的网络空间软法》。在简要介绍近年来网络空间加快走向国际法治的背景之后,他通过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报告、《塔林手册》1.0版和2.0版以及“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等网络空间主要软法性文件、概念的实例,分析了网络空间软法在为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的不同主张提供“实验室”和“竞技场”、为网络空间“硬法”规范的形成提供“垫脚石”和“助推器”等方面的作用。黄志雄教授还对国际法不同领域的软法规范进行了比较,指出网络空间软法既在受制于国际社会的若干基本特性、与“硬法”规范的密切互动等方面与国际人权法、环境法、外空法等领域的软法有着相似之处,又在不同类型软法的分布、受现实世界其他领域“硬法”适用问题的影响以及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程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特性和差异。在结论部分,黄志雄教授认为不同于以“硬法”为基石的其他领域国际法治,网络空间初步呈现的是一种以软法为基石的国际法治,并在“软约束”性、软法规范的接受和执行、国家的地位和作用相对受到削弱、软法内容的不平衡性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他最后对网络空间软法和网络空间国际法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据悉,“国际法四人谈”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法跨校学术交流、分享优质教学和研究资源,将在有关学者所在的不同高校相继举办。
(国际法研究所供稿)